您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速递 » 6月进出口双增长,下半年外贸趋势将如何
6月进出口双增长,下半年外贸趋势将如何
信息来源: 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0-07-16 17:09:40


最新出炉的2020年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我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好于预期。6月份当月进出口实现年内首次双双正增长。

7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虽同比下降3.2%,但降幅较一季度明显收窄了3.3个百分点。6月份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从季度看,在经历了一季度震荡后,二季度进出口有所回稳。且民营企业进出口逆势增长,在外贸稳增长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从月度看,自4月份起出口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6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6.2%。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优于预期。此前市场预计的是,由于疫情导致外部需求下降,情况依然会相对比较困难,比如,出口可能会围绕零增长上下浮动。但现在看来,6月出口增长了4.3%,这还是相当不错的。”

牛津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托米·吴(Tommy Wu)也在最新报告中表示,中国短期内这种连续的出口增长势头将继续回升,下半年后期出货量同比增速将有明显改善。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在今年下半年持续复苏,在政策宽松的帮助下,未来数月进口势头将持续回升。最近的数据也证实了这种复苏,5月工业附加值增速进一步提高,投资和家庭消费的势头也大幅增加。6月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表明,国内经济动能正在回升,因此能够支撑中国未来的进口势头。”托米·吴称。

01
外贸进出口稳中向好

李魁文介绍称,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体逐步回稳。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值达到7.67万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0.2%,环比一季度增长16.7%;出口同比、环比分别增长4.5%和31.3%,进口同比下降5.7%,环比增长1.6%。从月度走势看,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5.1%,出口自4月份起连续三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在4月、5月份两位数降幅后,也于6月“转负为正”,增长6.2%。

霍建国表示:“整个二季度的月度外贸进出口数据(增幅/降幅)都处于正负1的区间水平,变化并不算大。但总体来看,二季度比一季度有所改善,说明还是有一个向好的恢复趋势。尽管外部环境仍较为困难,但整体上已经是稳中向好。”

对于支撑进出口恢复的动力,霍建国分析称,欧美疫情对于开展双边贸易的影响较为明显,不过,由于我国在其他市场上的努力开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美疫情造成的贸易损失。其中,“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东盟国家等市场发挥了较大作用。

据海关统计,今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在进出口占比中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合计进出口4.2万亿元人民币,虽同比下降0.9%,但该降幅仍比我国外贸整体降幅低2.3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9.5%,比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在出口领域,二季度出口值达到4.38万亿元,同比增长4.5%,防疫物资等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和46.4%。

同时,受疫情防控影响,也带动了“宅经济”消费提升,相关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上半年出口分别增长了9.1%和0.2%。

霍建国称:“疫情期间,主要出口物资会集中在防疫和生活必需品上。但疫情过后,日用消费品的市场需求会随之上升,比如,家电和IT等机电产品都仍然是较为热门的产品。”

在进口方面,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企业复工复产率先启动,对进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撑。6月份当月,我国进口实现同比正增长。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值增长1.2%,其中电子元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分别增长14.1%和7.2%,大宗商品如原油、煤炭、铁矿砂、铜矿砂进口量分别增加9.9%、12.7%、9.6%和3%。


 位于广西凭祥的友谊关口岸。(来源:新华网)

02
“重要的是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李魁文介绍,在进出口方面,二季度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大多数实现增长。从上半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看,增长和下降的各占半数。而单看二季度,呈现增长的达到了8个。

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是东盟,得益于该地区整体疫情防控形势相对较好,且近年来与我国经贸合作持续深入,产业链结合更加紧密,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值达到了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14.7%,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互补性强,长期以来,有关国家发挥各自优势,本地区经济合作日益加深。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双方不断扩大市场开放,持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加深。

今年上半年,东盟取代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此,霍建国表示,今年年内这种贸易格局基本不会发生变动,因为目前东盟在经济贸易上的活跃度要强于欧美。

“但从长远看,如果中欧合作能够进一步突破,那么中欧的贸易额会有所恢复。因为东盟和欧盟的规模仍然相差较大,前者的经济总量(GDP)接近3万亿美元,而后者已有18万亿美元了。当然,我们有必要与东盟扩大贸易交往,同时也要注意欧盟市场的情况。对中国来说,谁是第一大贸易伙伴这点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拓展外部发展的空间。”霍建国表示。

对于下半年外贸的走势及全年外贸发展情况,李魁文认为,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下半年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

“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的持续释放,我们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努力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李魁文表示。

霍建国认为,现在看来下半年的外贸环境依然困难,特别是由于欧美市场体量较大,其经济下滑和订单需求的萎缩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较大。

“欧美市场需求如果下降5%或10%,其他市场要想完全填补的难度非常大,所以(全年外贸进出口)最终应该还取决于我们和欧美市场贸易的变化情况。我认为,三季度欧洲市场或许会有一定的转机,美国市场能否好转可能要观察四季度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对美国的进口出现了明显的提升,这对于拉动双边贸易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出口市场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的话,(整体外贸发展)压力还是很大。”霍建国说。


 海关关员在企业对加工贸易内销集中征税政策运用情况开展调研。(来源:海关总署网站)

03
稳外贸政策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出口转内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保市场、保订单,有力促进了出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在稳住外贸基本盘方面,这些政策主要起到了帮助外贸企业降成本和开拓市场的重要作用。

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运转,李魁文称,海关进一步提升了通关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6月份,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9.7小时和2.3小时,较2017年压缩了59.3%和81.5%。在支持扩大进口、积极应对国外限制性措施促出口方面,海关持续扩大进口国家和商品的范围,新增批准了5965家国外注册企业,加大农产品、食品进口保障力度。上半年,肉类(含杂碎)、粮食分别进口了1095亿元和154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07.3%和18.1%。

李魁文还称,海关大力支持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和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关监管制度。

“建设海南自贸港对外贸的促进作用在于实现减税和通关便利化,以及投资和金融结算便利化。”刘向东对此解读称。

在促进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方面,海关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分别增长了28.7%和33.4%,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李魁文称,海关对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报关的进口货物累计减免滞报金1.37亿元。努力支持出口转内销,暂免征收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缓税利息,进一步放宽加工贸易内销申报纳税办理时限。全面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累计服务3113家企业,担保税款258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约占70%,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减负增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