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速递 » 区域化、本土化……全球化下半场,外贸企业路在何方?
区域化、本土化……全球化下半场,外贸企业路在何方?
信息来源: 中国一带一路网 发布时间:2020-06-24 14:21:43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着力帮扶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从政策层面对疫情下受到冲击的外贸行业进行调控。受疫情影响,不仅仅是中国市场,各国间的贸易交流都无法“独善其身”,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均发生了改变,贸易的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明显。

面对新形势,外贸企业应如何适应新变化、提高竞争力?

由“外”转“内” 政策扶持外贸企业渡难关

今年的疫情,让外贸企业实实在在“渡劫”,进出口贸易受到冲击。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5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4.9%,降幅和前4个月持平。出口6.2万亿元,下降4.7%;进口5.34万亿元,下降5.2%;贸易顺差8598.1亿元,减少1.2%。

对此,《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的提出,从政策层面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意见中提出三方面举措,从贸易流程、销售渠道、资金服务等方面“稳外资外贸”:一是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强调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办税程序,并加强知识产权保障。二是多渠道支持转内销,对接电商平台,开展出口产品转内销专题活动等,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支持,为外贸企业做好资金支持。

针对实施意见的发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彭波表示,当前,国际上疫情日益严重,供应链严重受损,需求大受影响。在此背景下,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一是缓解出口企业商品卖不出去的问题,二是缓解国内市场可能面临的供给不足问题,三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建立,一举多得。

区域化本土化或成趋势 国内市场被聚焦

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供应链的环节出现变化。随着全球供应链的缩短,在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上,各国都更加依赖国内市场,外贸公司和代工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会越来越小。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给全世界的供应链和产业链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亚琼在某次论坛的专题活动上曾表示。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成政珉认为,全球供应链的缩短,使得区域化、本土化成为全球化的新趋势。对于中国的外贸企业来说,如何在新的体系里完成自我增值、找到自己的位置将是需要摸索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

面对这样的形势,外贸企业该如何应对?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积极利用好国内市场,准确把握国内市场需求,成为当下外贸企业的重要功课。目前,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据统计,过去十年,全球四分之一消费增长来自中国市场,而且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对消费仍有需求。“过去因为国内市场不够强大,收入低,所以只能利用劳动力去开拓国外市场。现在,国内市场很大,消费能力正在崛起,因此可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时,企业需积极关注对接上下游,发现新市场。有地区通过开展对接会,实现企业上下游直接的交流与合作。

但是,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仍然面临不少困境。对于外贸企业经营者来说,转型做内销是一个选择,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内销周期短,资金轮转快,市场接受度需要从零开始培养。最大的问题就是渠道问题,因为各个头部资源都已被垄断。”某生产鞋类产品的外贸企业经营者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外贸公司转内销很困难,内销竞争十分激烈,不像做外贸时只要按时按量按单子完成就可以。

因此,对于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切实了解国内市场,乘政策“东风”的同时,积极拓展新渠道成为关键。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