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速递 » 观察丨“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观察丨“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信息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第23期 发布时间:2020-05-09 11:36:02

2018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进一步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

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统筹全面对外开放与国内重点区域发展,对于新时代优化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挥战略协同耦合效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的总体要求

(一)坚持四大对接原则

一是瞄准需求,精准对接。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与企业、投资者等经营主体的具体需求,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实现重点区域与“一带一路”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是依托特色,差异对接。发挥三大区域比较优势与特色基础,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实现各省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差异化定位分工。

三是上下联动,合力对接。加强中央事权和地方事权的统筹协调,统筹协调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形成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对接合力。

四是稳步推进,安全对接。坚持稳步推进、量力而行,通过规划提前做好项目能力评估、市场评估、经济和技术可行性评估,确保稳健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做好外部风险防范与管控。

(二)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领的关系。战略对接中重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则发挥引领对接方向、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

二是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对内协调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在国外,而根基在国内。开放的本质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秉持中国立场、中国视角,又具有世界眼光、全球视野。

三是处理好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全面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注重抓主要矛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此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战略对接。

四是处理好改革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结合三大区域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在引领国内政策体系深化改革创新的同时更需注重风险防范。

(三)明确四大对接路径

一是加强规划对接。通过规划体系协调,做好顶层设计,为战略对接提供宏观指引。

二是加强政策对接。通过政策统筹衔接,强化制度保障,理顺战略对接体制机制。

三是加强项目对接。通过发挥重点项目作用,做好具体落实和辐射带动,为战略对接提供微观抓手。

四是加强平台对接。通过发挥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既有平台作用,做好资源整合,为战略对接提供依托载体。


“一带一路”建设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的定位

(一)“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提升与牵引

“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京津冀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催化提升作用,持续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国际开放影响力。

一是引领提升开放决策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不断提升中国政府在开放决策方面的影响力,继而提升京津冀地区整体开放控制力。

二是引领提升开放影响力。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合作交流会议、各类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等在京津冀区域举办,将推动京津冀区域国际展示交往、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等国际服务经济业态发展,持续提高京津冀区域的国际影响力。

三是引领提升开放统筹力。“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和区域合作,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国际枢纽作用,带动环渤海、东北等区域板块协同对外开放,提升京津冀区域对其他区域对外开放的协同统筹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牵引“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发挥北京政策源的特殊优势,持续提供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设计,牵引“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开创新境界。

一是政策牵引。依托北京首都的国家政治中心地位,发挥决策引领作用,强化政策沟通中的策源地功能,提供更充分的政策引导与支持,从而更有效地把控“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方向、力度和节奏。

二是文化牵引。依托北京首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地位,发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文化影响力,营造蕴含古今中外、多元包容的全球先进文化交融环境,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的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三是模式牵引。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路径,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为世界各国提供可资借鉴的优化开发和协同发展经验。

(二)“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联通与依托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贯通长江经济带发展国际大通道。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在打通我国大进大出国际通道方面的作用,切实为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开放提供新出口。

一是向西开放联通。依托中国—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等国际经济走廊,结合渝新欧、蓉欧、汉欧等班列开通,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欧洲市场有机互联互通,有力带动长江经济带向西开放水平。

二是向南开放联通。依托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结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进一步加速长江经济带的南向开放进程。

三是向东开放联通。继续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交通枢纽作用,更好地统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向东开放提供新平台新机遇。

长江经济带为协同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战略依托。发挥长江经济带贯通东中西、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等特色优势,可为差异化协同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战略依托。

一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依托。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是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板块,促进其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开放型经济区域板块依托。

二是上中下游协同依托。长江经济带涵盖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以及滇中、黔中“三大两小”城市群,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腹地支撑和国内大通道支撑。

三是全域绿色发展依托。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内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模式,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模式方面的绿色依托。

(三)“一带一路”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平台与展示

“一带一路”建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平台水平。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的平台带动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在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一是国际商贸合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经济活力大、国际化程度高,国家鼓励和支持香港、澳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利于珠三角九市协同港澳抱团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国际商贸合作平台,繁荣国际商务、贸易、金融等外向型服务经济。

二是国际双向投资平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可搭建更多双向投资平台,建立健全投资合作机制,既能够吸引更多国际人才、资金、技术和战略投资者到粤港澳大湾区,也将更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

三是国际规则对接平台。借力“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和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可通过国别政策沟通、战略合作、国际投资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或部分主导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样板展示。充分利用港澳作为自由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兵的优势条件,进一步激发和释放粤港澳大湾区配置全球资源的无限潜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样板展示。

一是改革开放窗口的样板展示。充分发挥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作用,持续增强香港、澳门国际自由贸易港及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际化开放功能,切实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展示窗口。

二是全球要素配置的样板展示。发挥港澳发达、自由、开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势,依托珠三角城市先进高效的产业体系,强化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特殊功能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拓展全球人才、货物、服务和资本等要素配置的广度和深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效配置全球要素的样板展示。

三是多元包容发展的样板展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和三种货币的独特优势,着力推动制度对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文化交融,形成求同存异、包容发展的中国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多元主体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样板展示。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