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历史因素、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西南五省市对外开放程度一度处于全国较落后的位置。
七年来,西南五省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改进对外开放服务水平,加快对外开放合作步伐,初步形成区域内“沿路开放、沿海开放、临空开放、跨国特区建设”的开放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落地。
重庆有着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结合点的特殊区域优势。早在2014年,重庆就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实施意见》,明确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
在此框架的基础上,重庆市着力提升对外大通道能力和完善内部综合交通网络,构建“铁、水、公、空”多联运式的开放通道体系,完成19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截至2019年9月,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4100班,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突破1200班,中欧班列(重庆)货值累计超过1550亿元,境外集结分拨点覆盖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陆海新通道已形成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三种方式,通达90个国家的190个港口。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约项目182个、总金额264.6亿美元,重庆自贸试验区形成197项制度创新成果。2019上半年,重庆市外贸进出口2663.6亿元、增长16.5%,外商直接投资13.78亿美元、增长5.9%。
此外,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频繁的相互直接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
在“引进来”方面,重庆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全市各类外商投资市场主体超过6000户,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287家。建设中德、中意、中韩等12个国际合作产业园,为中外企业加强产能合作搭建起重要平台。
在“走出去”方面,重庆小康、国际复合材料等121家本土企业“走出去”投资经营,投资领域拓展到40多个细分行业,带动5000多家企业的产品供应海外市场。2018年,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209.8亿元,增长1.5%。
“一带一路”将四川从内陆腹地推向了开放的前沿,四川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格局。其中,“南向”成为了现阶段四川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
四川将重振和拓展南向大通道作为南向的重点抓手。2019年10月,成都出台了《成都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南向开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从加快通道建设,创新供应链体系、发展枢纽经济、增强国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推进陆海通道建设。
四川宜宾积极建设完善的铁公水空立体交运体系,扩充物流能力,实现来自南亚、东盟等地的矿产、粮食、水果等,和辐射区域出产的成品酒、汽车零配件、化工产品等货物的有效对流。内江、自贡、泸州、攀枝花等其他城市,吸纳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了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
近年来,贵州凭借西部地区“一带一路”陆海连接线,数字丝绸之路跨境数据枢纽,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窗口等区位和政策优势,全方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贵州成立陆海新通道专项工作组,制定陆海新通道有关政策措施,打造西部物流枢纽,建立高效、便捷、多辐射的双向经贸走廊。依据口岸建设规划,将贵阳中欧班列铁路场站与陆海新通道节点建设相结合,提出“一口岸,两作业区”的思路,展开铁路口岸的规划设计和申报建设。2018年8月底,贵州已开通6条陆海新通道集装箱班列线路,累计发运集装箱1012TEU。
在数字丝绸之路跨境数据枢纽建设方面,2017年6月上线的中国(贵州)“ 数字丝路”跨境数据枢纽港,以贵阳—贵安新区为核心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数据存储、处理等全方位服务。
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窗口方面,贵州省积极推动中瑞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深入,加快建设中瑞清洁技术交流中心和黔瑞环保产业基地,连续成功举办8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10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成功召开全球电子商务减贫大会,加快形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扶贫等领域合作交流、政策协调的重要机制。
在经贸合作领域,截至2018年底,贵州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4.2%,境外投资增长19.8%,贵州企业在沿线国家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40.3%。
七年来,贵州省政府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在境外设立了贵州驻东非(肯尼亚)、瑞士、柬埔寨等多个商务代表处,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省州达到57对。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为激发“陆”的活力和释放“海”的潜力,广西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平台建设为抓手,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是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更好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依托东博会,广西把东盟作为对外开放合作首要方向和战略依托,双边贸易合作成效明显。2018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2061.5亿元,增长6.3%,占50.2%。东盟连续19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二是建设陆海新通道,引领新一轮开放发展。
2018年,广西北部湾到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班轮实现常态化运行,连通西部六省市的铁海联运班列双向开行1154列,实现与中欧班列无缝对接。
2019年,广西陆续出台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实施方案,任务清单、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以及金融配套等多项政策,多管齐下,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
广西正在由昔日的西南边陲向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转变。
云南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打造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中越、中老、中缅(瑞丽方向)高速公路境内全部建成通车;中越铁路境内段建成通车,中老铁路全线开工建设;中缅铁路境内段加快建设。全省客货运航线覆盖南亚东南亚国家中心城市。
中缅油气管道全面贯通投运,与越南、老挝、缅甸实现局部电力联网贸易,2015年至2018年国际贸易电量累计达130亿千瓦时。云南成为首个三大国内基础运营商同时部署并覆盖周边8国的省份。
经贸合作方面,截至2018年,云南进出口总额达到298.9亿美元,增长24.7%,西部排名第二。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88个企业和机构,直接投资总额达104.21亿美元。在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云南首创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
陆续发布“瑞丽指数”“YD指数”,区域性货币交易形成“云南模式”。云南在越、老、柬三国均建设海外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还设立了中老可再生能源、中斯(斯里兰卡)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
民心相通方面,2018年云南省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学校达到8所,留学生规模达到1.88万人,居全国第八。“光明行”公益医疗活动累计派出19批医疗队对缅甸、老挝和苏丹的4090名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部省合作共建和运营管理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搭建海外国家级文化展示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广西两省近年来在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扮演着更加积极和活跃的角色。
一是通过建立友好城市,两省在东盟各国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边境设立口岸和边民贸易互市点不断增多。
二是与东盟国家政府对话机制逐步建立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商务发展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工作组会议等区域与次区域合作论坛,为两省政府与东盟政府间的对话交流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