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稳外贸稳外资作出最新部署,推出六项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
一、六项“硬核”举措
一是对除“两高一资”外所有未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落实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对受疫情影响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可协商再延期。
三是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降低费率。
四是做好筹办春季广交会的准备工作,大力促进对外贸易合作。
五是抓紧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能够享受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
六是对近期出台的减税减费等助企纾困政策,要确保内外资企业同等享受。
二、稳外贸、稳外资正当其时
受疫情影响,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形势不乐观。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出口2.0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5.9%;进口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完成已有订单、争取新订单均有困难,商品出口成本有所增加,个别外贸线路甚至中断。中国外贸面临的严峻形势可见一斑。
此外,疫情会通过外贸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加大力度稳外贸,也是维系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地位的需要。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白明表示,如果中国外贸企业不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国外客户就有可能另寻其他合作伙伴,这对中国外贸长远发展不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也不利。
▲ 今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来源:法新社)
回头来看外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疫情给中国吸收外资造成的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坦言,疫情导致投资者等待观望心理加重,对今年中国引资工作稳存量、促增量带来压力,引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预计疫情对吸收外资的影响在二月、三月乃至一季度将更加明显。
在3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部署完善“六稳”工作协调机制,此次会议将稳外资、稳外贸的举措进一步细化。这些举措针对外资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的痛点难点,可谓是正当其时。
三、部委地方积极行动
中央高度重视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多部门近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预计后续还将有若干政策跟进支持。
3月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应对疫情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外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帮扶外资项目和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加强重大外资项目跟踪储备,提高外资项目备案便利化程度,简化外资项目核准手续,优化鼓励类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流程。
国家发改委透露,近期将会同商务部等部门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拟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促增量和稳存量并举,聚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潜力。
▲ 3月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应对疫情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外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2月18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协调复工审核部门加快办理手续,支持外贸、外资、商贸流通和电子商务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稳妥有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
2月25日,海关总署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要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降低港口、检验检疫收费,深入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行动,相继出台稳外资稳外贸的专项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日已有9个省份已发布或正在制定在当前背景下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专项政策。其中,一些省份还出台了多份专项政策促进该工作有序推进。
四、彰显对外开放决心
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明显控制,但全球疫情发展态势还不明朗,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层面高度关注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对于有效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有专家认为,此次国务院的政策出台非常及时,且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很强,既说明了中国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冲击的政策工具箱很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又说明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决心。
“会议对出口退税、信贷投放、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的部署,对外贸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做好春季广交会的筹办工作,是保订单、保市场、保履约的有力举措。
张燕生表示,疫情不应该也不会阻滞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随着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今年正式施行,全球投资者都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本次会议明确要求确保内外资企业享受同等纾困政策,对外资企业而言相当于“定心丸”。
“把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我国外贸长期向好发展趋势就不会改变,吸收外资的综合优势也不会改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