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❶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19)》是商务部发布的首份关于自贸区发展的系统性报告,总结评估了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发展历程、建设成就。
❷ 目前,自贸试验区共形成171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全国形成综合性改革的良好态势。
❸ 数据显示,11个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60多万家,外资企业近4万家,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吸收了12%的外资、创造了12%的进出口额。
6月21日,在武汉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期间,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经济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商务部发布的首份关于自贸区发展的系统性报告,总结评估了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发展历程、建设成就,并就下一阶段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6月21日,第一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在武汉宾馆举行。(图片来源:湖北省政府网)
报告指出,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经历了由点到线再扩展到面的发展,逐步形成由南到北、由东至西的“1+3+7+1”自贸试验区发展格局。五年来,自贸试验区试点布局不断完善,释放改革开放红利的试验田作用加快凸显。
据介绍,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都有共性的任务要求,包括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
报告显示,5年多来自贸试验区各项试验任务落实扎实推进。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试验任务完成率均超过90%,由于挂牌时间有先后,截至2018年底,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试验任务完成率总体超过70%。目前,自贸试验区共形成171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全国形成综合性改革的良好态势。
除了共性试验任务外,各自贸区还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聚焦深化粤港澳合作、推动京津冀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方面,先后推出差异化试验任务509项,目前已完成410项,完成率超过80%。
比如,浙江自贸试验区在保税燃料油供应等方面取得积极突破,两年内吸引3000多家油品企业落户;辽宁自贸试验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天津自贸区在租赁保理、汽车平行进口等方面形成竞争新优势。
▲ 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60余万家,外企近4万家。(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报告称,自贸试验区引领开放经济的新机制构建,推动全国整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境内外企业到自贸试验区投资兴业。数据显示,11个自贸试验区(不包括海南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60多万家,外资企业近4万家,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吸收了12%的外资、创造了12%的进出口额。仅在今年一季度,各自贸区实现进出口8970亿元,同比增长了23%。
报告显示,中国自贸试验区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合作。从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看,四川、河南、湖北等自贸试验区均开通了与欧洲国家互联互通的货运班列。数据显示,河南自贸试验区已实现每周“去八回八”常态化均衡开行。
《报告》还指出,在统筹区域发展上,自贸试验区不追求经济发展的“平均”,其总体布局考虑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实际,推动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良性互动格局。其中,东部自贸试验区探索前沿领域改革开放;中西部和东北部自贸试验区探索传统领域改革开放。
在对外开放方面,报告称,自贸试验区引领了开放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探索了园区开放的新模式,推动了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贸易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提升,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走出去”快速发展,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引领国际规则的对接,在投资、贸易、政府监管等领域积极探索,不断试验国际公认制度和做法,开启了从被动接受国际经贸规则向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新阶段。
对于下一步建设重点,报告建议,未来要强化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能级,紧扣制度创新的核心,适时增加一批重大试验任务。比如,继续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竞争中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探索,为WTO改革的中国方案先行先试;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扩大进口空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进高端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探索。
报告还建议,通过探索对失信企业实施约束和惩戒,深入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等方式,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等,完善配套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