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新时代服务“一带一路”、引领向西开放的国际合作前沿城市的战略举措。为了全面指导和统筹推进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各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陕西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西安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模式、新路径,对于内陆地区落实好国家战略,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是西安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引领西部地区快速协调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战略举措。
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构建面向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西部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打造我国内陆进出双向开放的战略性载体,构筑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引领和带动西部地区快速协调发展,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更加高效、更加包容的国际经贸规则积累经验。
(二)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是西安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高地,探索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新路径的重大举措。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古丝绸之路起点,历史积淀厚重,文化资源丰富,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有利于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高地,形成“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探索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新路径。
(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是西安发挥地理几何中心优势,打造“一带一路”交通物流综合枢纽,提升西部地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路径。
西安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东联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联通欧亚、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有利于充分发挥西安几何中心优势和西北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交通物流枢纽,构建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支撑的“一带一路”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促进西部地区在全球资源配置和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是西安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打造“一带一路”科教创新合作平台,探索国际科教创新交流合作新路径的重大载体。
西安科教资源丰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丝路沿线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前景,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有利于打造“一带一路”科教创新合作平台,加强国际科技教育交流合作,探索国际科教创新交流合作新路径。
(五)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是西安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优化西部地区产能分布,探索“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发展新路径的关键抓手。
西安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航空航天、电力装备、交通装备、石油机械、电子信息产业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拓宽国际合作领域,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优化西部地区产能分布,探索形成“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发展的新路径。
二、试验优势
西安历史文化悠久,科教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枢纽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优良,具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的良好基础和优势。
(一)文化引领优势。
西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形成了“承古纳新、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外国元首访华到访率最高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以及领导人成功到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成为体现丝路文化精神、承载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人类文化遗产之都,为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提供了国际人文交流基础。
(二)科教资源优势。
西安人文科教综合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军工资源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是“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之一,2018年城市创新竞争力居全国第八位。全市拥有普通高校63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技术研究或行业测试中心122个、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家,两院院士62人。西安2017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超过800亿元,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是“一带一路”上科创资源汇聚富集的高地,为打造“一带一路”科教创新合作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战略地位优势。
西安在国家战略中地位优势显著,国家有关规划中先后提出支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开放城市。西安还承担着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放型体制机制建设、服务贸易、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下一代互联网等近20项国家级试点、示范任务,具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优势条件。
(四)交通枢纽优势。
西安是国家定位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一带一路”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重要的交汇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全国第七大枢纽机场,已获批开放第五航权,2小时可覆盖全国85%的地区。西安铁路枢纽是全国重要的路网性枢纽之一,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正在加快建设,西安到各主要省会城市的“高铁一日生活圈”初步形成。西安港是我国首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常态化运行,2018年前11个月运行已超过1142列。西安公路枢纽是全国公路六大枢纽之一,已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和“一环十二辐射”为主骨架的公路网,为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多式联运核心枢纽提供了重要基础。
(五)特色产业优势。
西安具有以旅游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西安是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区域,也是唯一同时获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的城市。西安现代工业体系完善,是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获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专业特色类北斗产业示范园区。作为硬科技概念的发源地,西安硬科技“八路军”(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良好,为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夯实了产业基础。
(六)营商环境优势。
西安拥有五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口岸监管高效,服务功能完善。近年来,大力开展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最多跑一次”服务,瞄准“三化五最”(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诚信最优、服务最好)目标,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城市。西安全面推进“八个大”(大通道、大旅游、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学校、大服务)和“十个国际”(国际会议、国际展览、国际赛事、国际总部、国际组织、国际贸易、国际交流、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的建设,市场主体过百万,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逐季攀升。“西安服务”“西安效率”“西安速度”“西安环境”为西安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指导思想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为抓手,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新时代服务“一带一路”、引领向西开放的国际合作前沿城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部署,主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布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欧亚经济论坛有关成果,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战略叠加效应,推进“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设,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进展。
2.坚持立足自身优势。发挥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国家地理几何中心交通枢纽四通八达、国际空港和陆港物流大通道优势明显、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富集、硬科技“八路军”等产业基础雄厚等综合优势,重点在文化、旅游、贸易、科创、产业等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形成合作共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全方位开放大格局。
3.坚持重点合作方向。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聚焦重点合作方向,以国际货运航班和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物流大通道为重要载体,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与中东欧“16+1”合作为重点对接区域,以商贸物流、高端装备、科技教育、文化交流、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科技教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国际产能合作为突破点,引导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中亚和中东欧国家在中国合作先行区。
4.坚持各方共同参与。鼓励支持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相关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和大型企业的作用,积极支持中介机构与企业组建“走出去”联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鼓励政府部门、相关组织和企业在海外设立代表处、工作站等机构,共建“海外西安”工作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融资、保险等服务保障。
5.坚持务实合作共赢。秉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务实合作共赢,以构建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着力点,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广度,实现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合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西安力量。
(三)试验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20年,西安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与“六大经济走廊”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基本建立,“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初步建成,在西北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服务“一带一路”、引领向西开放的国际合作前沿城市地位初步确立。
——联通“一带一路”的开放大通道基本构建。西安与国内外城市互联互通的大通道基本建成,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明显增强,人工智能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西安国际枢纽机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五航权作用得到很好发挥,更多航权获批开放,国际客运航线突破80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50%以上,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500万人次。新增国际通航点20个,形成联通国内主要城市和国外40多个国家的380多条航线网络。西安港的国际陆港功能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及在建高铁线路达到8条以上,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形成。西安北客站的高铁港国际化功能日益完善,以西安为中心的“高铁一日生活圈”城市数量进一步增加。西安在全国公路网的枢纽地位显著增强,“二环十三辐射”对外高速公路大通道基本形成。西安信息化水平和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服务“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功能显著提升。
——服务“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大平台初步建成。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中亚和中东欧为重点对接区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平台初步形成,西安在地理区位、科创资源、特色产业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高效便捷、通达顺畅、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西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际陆港、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平台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中欧班列长安号年稳定开行2000列以上,全货运航线突破20条,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值达到4200亿元人民币。
——服务“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丝路总部初步建成。“高标准、国际化、创新型”的“一带一路”国际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与法治创新示范区初步建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成效显著。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基本健全,一批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投运。检验检测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有影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产业升级有引导作用的“西安标准”。金融服务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以高新科技金融区为核心,沣渭能源金融区和曲江浐灞文化金融、新金融试验区为支撑的金融“金三角”初步建成,服务双向开放的丝路国际金融中心基本构建。金融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以上,外资金融服务机构超过100家。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大平台初步建成。“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国际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以“新西商”和西安友城为桥梁,以古都文化、丝路文化为纽带的民间和政府间交流更加活跃,形成国际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法律服务等对外人文交流品牌。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导下,西安丝路音乐之城、书香之城、创意之城、博物馆之城、会展之城等“五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国际友好城市达到40个,外籍留学生人数达到1.3万人。
——“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影响力显著提升。以西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广泛交流互鉴,丝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数字化交流合作平台作用发挥明显,一批重点文化遗产得到很好保护和展示,“寻根文化”展示基地基本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世界优秀文化融合化”的丝路文化新高地初步建成。“旅游+”国际合作新机制基本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基本构建,一批国际一流旅游核心景区基本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地位基本确立,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
——服务“一带一路”的丝路科创中心初步建成。西安“硬科技”概念策源地和硬科技“八路军”集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硬科技”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全球硬科技之都地位初步确立。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和中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军民融合西安试点平台)基本建立。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进入全国前列,一批外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落地西安,西安成为全国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国际产能合作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合作模式多样发展、合作新体制与支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外西安”合作发展新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世界500强企业公司及分支机构超过260家,建成境内外国际合作园区超过20个,海外投资超过2000亿元,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超过950亿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90件。
2.远期目标。到2035年,西安“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都一枢纽”(“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全球硬科技之都、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旅游时尚之都、现代生态宜居之都、国际重要门户枢纽)全面建成,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对外贸易总额、对外投资额、引进外资数量、国际交流活动次数、跨国技术转移数量、中外合作产业园区数量、接待国外游客人数等方面同2020年相比翻两番,外籍留学生人数同2020年相比翻一番,交通、商贸、金融、文化、产业、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成效显著。代表国家形象、引领“一带一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成,东西互济、南北协调、引领西部、领航丝路的国际化大都市开放格局全面形成。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构建联通“一带一路”的开放大通道。
1.加强国际航空大通道建设,不断提升西安服务全球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功能。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引进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及地区航线布局。按照“丝路联通、欧亚加密、美澳直航、货运突破”的原则,织密国际航线网和国内干线网,进一步开拓面向欧洲、美洲、澳洲、中亚等主要城市的直航航线,形成以西安为国内中转枢纽,至欧、美、澳、非、亚的国际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航空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第五航权开放功能作用,积极优化提升全货运航线网络和跨境电子商务,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全球货运航线网络,探索建设西安全货运国际机场,不断提升服务全球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功能。以空港新城为载体,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物流巨头在电商、快递等业务领域的合作,带动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航空总部三大产业为支撑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2.加强国际班列大通道建设,探索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陆路中心港。改革内陆港建设运营模式,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载体,探索建设西安国家物流大数据中心,强化内贸班列的拓展,加强与沿海沿边港口和口岸的合作,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大力推进西安港的国际交流和战略合作开发,构建服务全球的海陆空立体化多式联运大通道体系,向西常态化开行西安至汉堡、阿拉木图、莫斯科、华沙、布达佩斯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打造3条以上中欧班列精品线路。向东常态化开行往返青岛港等港口的“五定”班列,辐射日韩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向南推进与广西凭祥口岸、防城港的合作,构建与东南亚各国间的陆海直达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
3.加强数字信息大通道建设,构建联通全球的数字丝绸之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各类通信资源,充分发挥西安作为全国六大通信枢纽和七大互联网直连点城市的优势,实施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拓展国际互联网出口通道。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无现金城市产业生态体系,重点实施西安软件园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产业示范基地、西咸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产业示范基地、浐灞互联网创新试验区等一批项目,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建成国家级大型国际数据中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探索建立国家数字信息港,构建联通全球的“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
4.创新区域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探索建设联通“一带一路”的国际多式联运核心枢纽。以西安港建设“一带一路”内陆中转枢纽陆海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纳入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为契机,以解决我国多式联运“联而不通、衔而不接”的痛点问题、构建顺畅通达的国际化疏散体系为目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改革创新建设模式,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货运专线、机场专线,优化提升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服务功能,整合港口周边的多领域规划和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推进空港、陆港、海港“三港”联动,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西安多式联运货运核心枢纽。在已有的“米字型”高铁枢纽网和高速公路网络,以及西安北客站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加快建设西安地铁和城际铁路网,加快构建西安“二环十三辐射”的对外高速公路大通道,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强化国际国内高效组织、区域城乡有效辐射、城市内外一体衔接的集疏运网络枢纽功能,推进空港、陆港、高铁港、公路港、数字信息港“五港”联动,探索建立联通“一带一路”的内外衔接顺畅、流动高效的国际多式联运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