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78.9亿美元,同比增长38.5%。
与此同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带动出口作用明显。1月至5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74个,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5.5%。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货物出口7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7%。
“应该看到,这是一种恢复性的增长,是在去年比较低的基数上的增长。”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自2016年12月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对外投资增速一度出现大幅下滑。令人欣喜的是,挤掉“水分”以后,对外投资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由降转升,今年以来增长逐渐趋稳,境外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分行业看,1月至5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29.9%、15%、12.3%和7.6%。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流向制造业、信息技术业等鼓励类行业的投资增多,表明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境外投资日趋理性。”白明说。
近年来,境外投资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我国跻身全球境外投资大国前列。2017年我国境外投资总量1246亿美元,居全球第三位。通过“走出去”,我国企业扩大了国际市场,发挥了比较优势。围绕引导对外投资,去年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等还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强化了“鼓励发展+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按照“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向和领域。
“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国内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输出,提升我国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弥补我国能源资源短缺,推动我国相关产业提质升级等方面的投资,我们不仅不限制,而且鼓励、支持。”白明说。
他认为,在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过程中,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大方向没有变,当然更加强调规范、强调防范风险。也只有这样,对外投资增长才更具有含金量。
值得关注的是,从对外投资的区域来看,今年对外投资主力仍为东部地区,但东北三省企业也日渐活跃。1月至5月,东北三省对外投资14.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8.2%。
从国别结构看,尽管发达经济体仍是投资热点,但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稳步增加。1月份至5月份,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4个国家投资合计59.3亿美元,同比增长8.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占同期总额的42.4%,完成营业额占同期总额的54%。
此外,从投资主体构成看,近两年非公有经济控股的投资主体贡献了近七成的流量,中资跨国公司群体快速壮大。今年依然保持了这个趋势。
随着我国境外投资规模平稳有序增长和合理健康发展,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效益也不断显现。
从直接效益看,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水平稳步提高,2017年七成以上境外企业实现盈利或盈亏平衡。
从综合效益看,“走出去”企业积极促进互利共赢,境外投资作为全面开放的重要领域,对于活跃技术交流、丰富资源能源供给渠道、推进全球市场体系建构、促进要素资源在全球范围畅捷流动和优化配置、增进与合作国的友好关系和共同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更加突出。
下半年我国对外投资走势如何?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18年下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行业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持续加强,中国装备、技术、服务与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效对接,一批重大项目进展平稳,将进一步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和区域互联互通,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在不发生重大风险或宏观形势逆转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境外投资有望超过1400亿美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有关负责人也对全年境外投资表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