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速递 » 关税连降传递哪些信号?让国际市场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关税连降传递哪些信号?让国际市场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8-01-24 09:20:49

唇膏、眼影、香水等化妆品进口关税由10%降至5%;咖啡机、智能马桶盖由32%降至10%;矿泉水由20%降至10%;婴儿尿布及尿裤和部分配方婴幼儿奶粉降为零……此外,还有自贸协定下的零关税进口产品8000余种。

2017年年内,一批国内消费需求旺盛的优质产品纷纷列入降税名单之列。新年伊始,更多优惠的《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也开始执行。更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到来,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优价的产品;这也正是中国扩大进口、加大开放的实在举措;更有望为国内供需的转型升级带来机遇。

消费选择更优质优价

“目前,我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生效实施的有15个,涵盖了8000余种零关税的进口产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近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在上述自贸协定的框架下,我国总进口额近1/3的产品可以享受自贸协定优惠关税的待遇,其中大部分是终端消费品。“这大大丰富了我国消费者的选择,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高峰说。

以农产品为例,随着自贸协定的实施,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来自不同产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比如,东盟的榴梿、荔枝、火龙果等热带水果,进口关税由15%到30%降为零关税;冰岛三文鱼进口关税由10%到12%降为零关税;格鲁吉亚和智利的红酒,进口关税由14%到30%降为零关税;还有新西兰的牛肉和奶粉等特色农产品都有较大幅度的降税。

以工业品为例,瑞士部分化妆品进口关税已经降为零,部分手表进口关税降低了50%,并将在几年后降为零关税;韩国的电冰箱、电饭锅、按摩仪、美容仪等产品进口关税降低了40%,并将在几年后降为零关税;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也有较大幅度的降税。

自贸区协定之外,2017年内中国也几次下调关税。2017年11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文,从2017年12月1日起,我国调降187项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2017年12月,再次发布《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

以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这次关税调整为例。此次降税产品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服装鞋帽、家用设备、文化娱乐、日杂百货等消费品,覆盖面广且降幅明显。

“此次降税紧紧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国内一时供给不上的一些优质产品和特色优势产品进行。”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高峰表示,我国的消费结构目前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逐渐向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供给侧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随着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以零关税进口到我国,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优价的消费选择,并推动国内消费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在消费领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开放承诺正逐步兑现

其实201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分别是2015年6月、2016年1月和2017年1月,主要选取了我国居民在境外购买意愿较强、关税税率较高的消费品。到2017年11月,我国已对152个税号的消费品实施了暂定税率,平均降幅为50%,涉及一般贸易年进口额109亿美元。

“普降关税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对本报记者分析,中国正积极履行自己的开放承诺,关税下降带来进口商品成本下降,将直接拉动需求上升,从而扩大进口,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平衡。

“从过去的高新产品到如今的消费品,降低进口关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也认为,这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下我国外贸思路转变的表现,有助于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同时也能让国际市场更多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以2017年12月1日施行的税收调整来说,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降低关税为扩大消费品进口、降低消费品进口成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降低消费品关税释放出扩大消费品进口的积极信号。

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在2017年11月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进口额增加了581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增量的将近20%,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拉动力量。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我国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美国、德国、日本等贸易大国。“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高峰说。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

根据安排,2018年11月5-10日,中国将召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将是新一轮对外开放下,中国政府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此外,根据《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948项进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2018年税则税目数也调整为8549个。中国的对外开放承诺正逐步兑现。

供需结构谋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项下的零关税产品还包括许多国内终端消费品制造所需要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不论是终端消费品,还是中间产品与原材料,都有望推动国产消费品的结构升级。

首先是消费的回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在消费领域,则体现为有效供给能力与人民消费需求的不适应。

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游客境外旅游消费达到26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中国游客是世界上境外旅游消费最多的游客。多位专家表示,主动降低消费品关税,扩大进口,在制度层面解决进口环节成本高问题,有助于将消费者拉回国内市场,将外流的消费力引导、回流入中国本土。

其次是对国内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何代欣认为,中国不断降低关税,内贸和外贸之间的“保护栅栏”逐步拆除,这意味着中国国内产品的品质和价格逐渐与外部世界缩小差距,向全球接轨。而关税壁垒的降低,贸易和沟通交流的便利化,也将进一步促进国内产品的转型升级。

“尽管进口商品能填补国内市场不足的空白,但作为经济大国,国内需求的满足要更多依靠国内供给。”赵萍说,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需求升级,仅仅靠进口中高端产品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供需矛盾,还要通过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加快新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而关税调整和进一步开放,将对国内相关消费品行业的转型升级产生倒逼作用,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关税调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专家呼吁,促进转型升级还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要推动跨境电商在通关、仓储、物流等方面的便利化,方便消费品进口;另一方面要致力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中国制造”,做大做强民族品牌,这才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立足的根本。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