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听到了……”11月9日,在重庆市巫山县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人工耳蜗开机现场,传出了江晨(化名)激动的声音。
31岁的江晨家住巫山县巫峡镇龙井乡石里村, 5岁那年,一场高烧导致他听力严重受损。江晨的父亲带他四处求医,多方了解得知,人工耳蜗是目前让江晨恢复听觉的唯一办法,但高额的费用让他望而却步。
为助力巫山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解决“一人失能、全家致贫”的难题,从2021年起,三峡集团连续两年投入定点帮扶资金,启动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每年免费为巫山县50名听力障碍患者实施人工耳蜗手术。
据开机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获得救助的50名听力障碍患者已全部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完成开机调试。在经过3-6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他们即可实现正常的语言交流。
▲人工耳蜗开机现场画面 本文图片由现场工作人员提供
完成人工耳蜗开机后,江晨和父亲一同回到了自己的理发店,继续营业。5年前,江晨学会了理发的手艺,在巫山县城开了一家小理发店。但因为听力近乎丧失,江晨和顾客交流困难,理发店的生意并不好。
装上人工耳蜗,听到了声音,让江晨浑身充满了干劲。“听力逐步恢复了,理发店的生意一定能好起来,我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杨梅(化名)是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人,与江晨同岁,也是2021年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受益者。半年前,已经可以和他人正常交流的杨梅第一次独自走出巫山,外出打工。
已经是晚上8点多,刚刚从美发店下班的杨梅回到住处,顾不上吃饭,就坐在了电脑前,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份工作。“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也想挣更多钱,让儿子过上好的生活。”杨梅这样说。
▲人工耳蜗开机现场画面
从记事时起,杨梅就发现自己不能像身边的小朋友一样感受来自这个世界的美妙声音。依靠左耳残存的听力,通过佩戴助听器,杨梅走进了学校,最终从卫校毕业,并考取了护士资格证。然而在医院实习一年后,还是因为听力的原因,杨梅被迫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护士职业。
人工耳蜗,让杨梅的人生得以改变,也让她有了新的人生目标。“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人工耳蜗调机师和言语康复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
两年来,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共帮助巫山县100名听力障碍患者重获新生:5岁的依依(化名)开始憧憬新学期走进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做游戏;50岁的陈华(化名)计划外出务工,重新做回家庭的顶梁柱;68岁的老村医谭德路(化名)期待继续发挥余热,为村民们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下一步,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和巫山县残联一起,进一步推进巫山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三峡集团挂职巫山县的副县长杜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