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三峡集团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精心选派优秀员工到帮扶地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八月的一个夜晚,时钟已过十点,重庆市巫山县桂坪村的冉绍春走进了一户村民家。
“嘀嗒、嘀嗒……”作为村里的管水员,家中传来的滴水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锁定漏水点、换上新螺丝、紧好水阀门,冉绍春又解决了一个漏水问题。
今年夏天,巫山县遭遇了高温干旱天气,多地出现用水困难,不少村子只能从十几公里外的水厂运水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桂坪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然而,桂坪村家家户户日常的做饭、饮水没有受到影响,村民们每天还能洗上一个舒服的热水澡。
那么,桂坪村是如何做到用水“自由”的呢?
“因为我们有优质的水源地、全新的饮用水设施和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三峡集团派驻桂坪村第一书记张堃解开了今年桂坪村不缺水的奥秘。
往年,桂坪村也缺水。桂坪村位于高山季节性缺水地区,每年干旱时节,一到用水高峰时,村民冉应槐家的水龙头就流不出水来。“只能等用水高峰过去,水才能慢慢流出。”着急用水的村民等不了,只能翻出扁担、水桶等“传家宝”,跑到村对面的沟里挑水吃。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支书更是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发展的“领头羊”。
三峡集团援建的桂坪村便民服务中心 摄影:毛翔春
2021年6月,刚刚上任的张堃通过走访,找出了桂坪村用水的问题。“早在2014年,桂坪村就修建了饮用水设施,村民已经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然而由于近两年水源地水量下降,桂坪村老百姓用水再次出现困难。”张堃介绍说。
“驻村工作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张堃和村两委干部们一道,翻大山、钻密林,爬了七八公里山路。终于,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找到了新的水源地。
有了水源,桂坪村借助三峡集团的帮扶资金,修建了两口10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一口取水池,又铺设了5公里的饮水管道,将水引入了村子。今年4月,各项设施全部投入使用。
新建的设施刚一投用就派上了大用场,在今年旱季,成为了全村的用水保障。
清澈的自来水从桂坪村村民家的水龙头流出。(桂坪村村委供图)
不过,张堃又遇到了新问题。
在村民家中走访时,他发现有些村民的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最严重的是有一户村民偷偷用生活用水灌溉农田。水管直接从家中扯到了庄稼地,就那样一直流。”张书记心疼不已,“这样下去,再多的水也有用尽的时候。”
“饮水设施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用好。”张堃想起自己在长江电力三峡电厂工作的经历,“以前在三峡电厂,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了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一定要让桂坪村的用水管理有章可循。”
有了思路,张堃与村两委一起编写了《桂坪村饮水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通过。
制度规定,每天上午6点至10点和晚上6点至10点为供水时段;村里聘用两名管水员,每天沿着村里的供水管线,挨家挨户巡查两遍,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于浪费水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现金处罚;管水员加强与村民沟通,及时发现解决村民用水问题。
桂坪村管水员巡检饮水设施。摄影:徐强
在深山里做管水员很辛苦,冉绍春每天都要沿着饮水线路,翻山越岭走上3个多小时。“但我觉得这个工作很有价值。刚刚又发现山上的输水管道被松鼠咬破了一个洞,水呼呼往外冒,幸好及时发现了。”
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思维和大山深处乡村用水的具体问题相结合,使乡村善治有了更鲜活的生活气息和生动的实践案例。今年夏季桂坪村有了充足的人畜用水,蓄水池中的水位不降反升,平稳度过了整个旱季,就连在干旱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里,村里也没有出现过往年那样的断水情况。
有了这次成功的管水经验,张堃摸到了村级管理的“门道”:只有依规办事,才能提升村级管理服务水平。在他的带领下,一项又一项制度在桂坪村建立起来——
有了《农村党务及相关要求》指导书,村两委干部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党员活动计划表,担当精神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有了《桂坪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桂坪村确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变为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管理,统一运营,实现了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双丰收……一个个小制度,让村级管理变得井然有序,桂坪村产业蓬勃发展,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金秋十月,三峡集团帮扶桂坪村建设的光伏电站工程接近尾声,村里又一件“大事”即将落地。“并网发电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二三十万元收入,”张堃开心不已,“村集体有了钱,就能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情,刚刚通过的《桂坪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马上就能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