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3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中,由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电力主控芯片相关专利——“用于并行冗余协议网络中的时钟输出控制方法和系统”荣获金奖,这是公司成立20年来首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本次金奖专利由南方电网公司数字电网领域首席专业技术专家李鹏及其团队发明,专利权人为南网科研院。该专利创造性提出了冗余网络中的精确对时方案,发明了双通道高精度比较等系列原创性算法和技术,首次研制了冗余网络对时IP和全面国产能源工控“伏羲”系列芯片。
这一系列化的国产芯片和电网核心控制装备,不仅解决了我国能源工控通信对时核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知识产权依赖引进的问题,还在电网发、输、变、配、用以及石化工矿企业规模化应用。2021年底,“伏羲”芯片实现量产,并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伏羲’芯片完成了从芯片指令集、内核,到关键算法的全面自主化,实现了电网装备核心器件‘从0到1’的突破。”南方电网公司创新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搭载“伏羲”芯片的装置已持续在继电保护、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稳定可靠运行,“它是数字电网的算力基石,支撑公司以数字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是一份南方电网公司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全面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亮眼成绩单。
擘画创新蓝图 夯实管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南方电网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布《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布局,首次把三大创新协同纳入规划中,是公司“十四五”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预计“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550亿元,其中基础前瞻研究经费投入占比15%,布局72项重点任务和222项重点项目。
制订印发《南方电网公司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部署六大行动、30项改革任务、109项改革举措,围绕创新资源统筹机制、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科研团队运作机制、科技人才培养评价等核心业务需求,凝练整合形成16项公司科技体制改革主题及8项改革试点,举全网之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开展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借鉴国内外创新管理体系标准,通过理念导入与全面贯标,打造权责清晰、科学规范、运行顺畅的公司创新管理体系。
管理动真格 创新见真章
南方电网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多次强调,强化企业主体定位,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建设能源企业创新高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
《南方电网公司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科技前沿,聚焦15个子领域、40个原创技术方向,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聚焦基础研究、前沿引领技术研究、颠覆性技术研究等“从0到1”的技术创新。
南方电网公司紧盯关系能源安全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持续推进技术攻关,完成5项国家攻关任务。成功研制出国产±800千伏柔直穿墙套管,实现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核心技术与装备自主可控。突破了有载分接开关设计、制造、试验和可靠应用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国产换流变有载分接开关。成功研发了国产220千伏可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绝缘材料与超光滑半导电屏蔽料产品,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研制出国际首套基于磁电阻芯片的全电压等级高精度、微瓦级、自取能的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系列产品,形成了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全链条专利池。自主研制了国际首套集成输电线路导线状态、环境状态和通道状态等全景监测功能的非电气量集成传感器产品,并具备年产1000套传感器的供货能力。
目前,公司已完成首批14项原创技术项目部署,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数字电网、新型储能、电碳耦合四个方面,细化制定四个专项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及里程碑节点,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积极申报国资委原创技术策源地。今年公司承担了8项国家科技攻关任务,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3项。
“我们目前重点推进自主可控电磁暂态实时仿真、电力专用芯片等原创技术方向项目实施。”南方电网公司创新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在交直流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技术、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技术、电力微型智能传感技术等领域要实现20个以上原创技术方向领跑。”
在实现技术上的领跑的同时,公司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全方位谋划建设高水平数字孪生、物理实境、电碳耦合三大研究平台,培育一批原创技术领域省部级及以上实验室,形成以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为核心,公司联合实验室为支撑的南网特色实验室体系。同时牵头组建一批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全力推进5G、CPU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创新联合体建设。
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原创技术成果只有用起来,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技术价值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南方电网公司建立科技成果全网共享机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自主实施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打通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健全符合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各方利益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完善项目分红、项目跟投、离岗创业等激励机制。
据了解,2020年至2021年,公司完成722件科技成果转化,是2015年至2019年转化成果总和的2倍;专利交易额2410万元,是2015年至2019年专利交易总额的5.9倍;科技成果转化总收入达13.53亿元,是2015年至2019年成果转化总收入的7.6倍。今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低于1.44%,其中创新项目投入强度不低于0.56%,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增长不低于20%,让科技成果不再是“深山藏宝”。
此外,公司还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发展,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努力成为产业链“链主”、创新链“链长”企业,发挥产业生态主导作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双链”深度融合,包括推动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以创新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孵化一批公司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7月8日,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联合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举办南方电网专利开放许可专版发布会暨首批专利开放许可成交签约仪式。首批开放许可专利涵盖广东电网6家供电局及深圳供电局、超高压公司、调峰调频公司、南网数字集团等13家单位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共计74项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优质专利。
依托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坚持“平台化推介、市场化验证”为原则,成功促成三家意向企业分别与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超高压公司大理局的五项专利发明签订了开放许可协议,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推动国有企业专利技术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优秀范本。
完善人才措施 激励人才发展
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坚持人才和机制“双峰并立”,实施建立创新人才精准支持机制、优化创新要素高效组织模式、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完善创新评价激励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五大方面举措。释放人才活力,完善项目分红、股权激励、项目跟投等激励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实施有利于鼓励科研人员创新的有关薪酬政策,最大化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力。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建立健全院士人才梯队,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南网科研院饶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柔性引进4名院士、12名国家特聘专家等战略级高层次人才,聘任公司首批战略级专业技术专家。建立具有南网特色的“24433”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实施职工创新项目2800余项、成果转移转化268项、推广应用5976台(套),5项成果纳入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转化项目,3项成果荣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
围绕生产经营紧迫技术难题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公司大力推行“揭榜制、挂帅制、赛马制”,印发《南方电网公司“揭榜挂帅赛马制”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指引(试行)》,按不少于10%项目总数推动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分两批部署6项“揭榜制”项目、21项“挂帅制”项目、4项“赛马制”项目,完成两批挂帅项目授印。首次面向港澳地区发布揭榜制科技项目,探索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合作的长效机制。目前,公司已经和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分别组建了绿色安全电网联合研究院和智慧能源电力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策划与申报、优质创新成果的培育与转化和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到2025年,南方电网公司将形成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在关键技术领域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创新对公司转型发展战略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形成支撑创新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到2035年,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协同共进的良性格局,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作用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