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由人民日报社与陕西省委、省政府共同举办的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以视频方式出席论坛并致辞。人民日报社社长庹震、总编辑于绍良;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国中,省委副书记、省长赵一德;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出席会议。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项目入选2022“一带一路”企业建设案例。
黄坤明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倡议提出以来,基础设施“硬联通”加速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成效显著,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暖意融融,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希望广大媒体朋友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积极传播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生动讲好共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故事,发出携手共进好声音,汇聚合作共赢正能量,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媒体力量。
本次论坛以“聚焦全球发展 深化互联互通”为主题,设置“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和2022全球发展倡议媒体对话会两个分论坛。来自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20多位中外媒体代表以现场或视频、书面发言方式参加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部分国企、民企负责人等参加论坛。
在主旨发言中,余剑锋作题为《创新引领发展 共商共建共享 积极构建人类核能发展命运共同体》的主旨发言。余剑锋指出,在习近平主席倡议擘画、引领推动下,“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巨大成就。中核集团作为中国核科技工业主体,始终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核能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余剑锋表示,中核集团将担当核工业现代产业链“链长”重任,推动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积极拓展国际核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一带一路”的更多典范工程。积极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协调发展,构建人类核能发展命运共同体。同时,热忱欢迎国内外媒体参与、记录、传播中核集团推动核能发展、深化国际核能合作的生动实践,为增进国际交流合作、造福人类社会注入强劲动能。
此前,论坛还配套开展了调研行活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入中核集团定点帮扶县陕西旬阳和白河,采访报道中核集团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情况。
据悉,从2014年至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已举办6届。各国新闻媒体生动讲述共建“一带一路”故事,深入开展对话交流合作,有效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共商共建共享 创新引领发展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党组书记、董事长 余剑锋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巨大成就。中核集团始终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核能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之路。创新是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批4台机组全部建成投运,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集团还大力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深化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协同创新,设立多个海外研发中心,打造核工业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坚持安全绿色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绿色之路。目前,中核集团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5台、核准在建核电机组11台。所有核电核设施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核电运营绩效保持全球领先。巴基斯坦K2/K3“华龙一号”机组每年提供清洁电能约200亿千瓦时,可以满足当地超过800万户家庭的全年用电需求,减排效应相当于植树造林1.4亿棵。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繁荣之路。中核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巴基斯坦K2/K3“华龙一号”机组的多台重要设备实现本地化制造供货,创造了一系列就业岗位。集团向有关国家捐赠大量防疫物资,援建一系列基础设施,支持发展教育事业。
未来,中核集团将不断拓展国际核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更多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