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中国—东盟伙伴关系:打造蓝色经济合作支柱 加速疫后经济复苏”工作组视频会议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中国外交学院和印度尼西亚卡查玛达大学(UGM)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相关领域专家出席会议。卡查玛达大学东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达弗里·阿古萨利姆(Dafri Agussalim)博士致会议开幕辞。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研究员致闭幕辞。
中方与东盟专家围绕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构建在政治与安全、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机遇与共同挑战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卓有洞见的政策建议。多国代表分享了本国在不同层面发展蓝色经济的经验案例,并就如何推进地区合作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蓝色经济涵盖议题广泛、国家间合作前景广阔,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未来将成为中国—东盟合作中最具活力的发展支柱。在中国—东盟“10+1”等本地区多边机制框架下继续支持以东盟为中心发展蓝色经济,地区国家间以政治互信为基础,通过沟通协商形成共识,积极推动全方位务实合作,以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引领中国—东盟协同创新,有利于后疫情时代东亚地区经济加快复苏,符合中国—东盟双方共同利益。
环境保护是各国应对蓝色经济挑战的重要关切。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李霞处长指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威胁和海洋垃圾是发展蓝色经济面临的三大环境挑战。中国与东盟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正着手实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其中面对塑料垃圾这一突出威胁对海洋资源与蓝色生态环境造成的系统性破坏,各国迫切需要加强协同合作与有效监管,确保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长期可持续发展。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在闭幕辞中指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构建具有坚实的前期合作基础,但同时也面临域外势力威胁等复杂政治安全挑战。中方希望和东盟国家共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深化政治安全合作,巩固双边互信,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构建提供安全保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望各国聚焦前沿科技交流与相互支持,稳步推进蓝色经济下多产业互利合作。以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契机,中国与东盟未来可积极推动蓝碳科研、蓝碳生态系统保护、碳汇渔业等蓝色经济的环保合作。 (记者 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