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正式举行。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经历14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全球化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发展到了顶点,随后迎来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大调整。2022年,世界已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艰难运行了两年。不过,新的时代已经在我们面前隐隐现出曙光。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经过研究指出,经济循环过程中存在长度为15—25年不等的长期波动,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库兹涅茨周期”。按照这一周期时间长度衡量,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大调整正在进入整个波动过程的后期。因此,仅从表面意义上来看,我们也能看到经过长期调整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跟此前的极大不同。数字经济、气候变化和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三者互为依赖相互促进,共同为新的经济循环周期注入动力。
与2008年中国还在紧跟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不同,2022年中国已经在上述三大领域当中开始引领发展趋势。从数字经济角度来说,2020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占GDP比重已达38.6%;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已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上、在节能减排强度上均位于全球首位,同时在碳交易和绿色金融方面亦处于先行行列;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的5G基站数量、高铁里程均位居全球首位。一场波澜壮阔的经济革命在中国已孵化出内生动力,全球根本无法找到另一个像中国这样具有极为庞大规模但又能够如此迅速快捷转型的经济体,因而中国的变革调整,对于和它有着紧密联系的国家来说,意义将极为重大。
这并不是说,这一变革调整是顺畅自然的。2021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为8.1%。这只是疫情背景下的一个特例。实际上在疫情带来的基数效应降至最低的2021年第四季度,GDP实际增速是4%——为确保长期增长的动力、分配体系的相对公平以及保证经济循环的健康,许多严格的监管措施在2021年落地。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十多年里的狂飙式增长踩下刹车,房地产市场充分认识到了“房住不炒”的意义。资本市场的价值天平显而易见地朝高端制造业倾斜,实体经济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更多支持。这也意味着,一些增长泡沫被刺破,部分产业受到调整冲击。未来,这一结构性调整还将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速则将保持在5%—6%的中高速增长区间。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将疫情危机“化危为机”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中国并未因为疫情而放慢经济结构调整节奏,同时它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提升了自身在国际价值链当中的地位。这为中国在变化莫测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赢得了极为宝贵的优势。对于很多国家来说,2022年冬奥会也许意味着过去一个长周期开始走向结束。对于中国,却可能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