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遭遇百年未遇的疫情大流行,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一带一路”建设也不例外,但“一带一路”建设并没有因此而停滞,而是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作为,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与活力,为全球抗疫和稳定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1年,全球抗疫与经济复苏对共建“一带一路”提出更强劲需求,激发相关产业加速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迎来新机遇,相关国家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互利共赢新发展。
一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直接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在疫情传播最严重的特定时期,建设项目在有些国家不得不停工停产;
二是疫情大流行使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有些设备、物资、原材料不能及时被运送到建设项目工地,因此有些建设项目的建设速度被迫放缓;
三是受疫情影响,有些建设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发展严重衰退,相关国家无法继续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与物质保障,给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建设并没有因此而陷于停滞,即使有些企业确实在疫情最严重时期出现过停工停产的情况,但很快就复工复产。
与通常年份情况相比,2020年的“一带一路”建设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特点,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2020年12月举行的2020年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20年5月9日,开往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中欧班列(武汉)准备从吴家山站驶出,该班列满载3500立方米、294.42吨国际合作防疫物资,支援塞尔维亚及周边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来源:新华社)
从抗疫情角度看,在疫情肆虐情况下,中国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在抗疫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三件事情十分重要:
一是共同致力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生命之路”。通过打通陆上、海上、空中运输通道,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从中国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运输抗疫物资。
中欧班列在这方面表现十分突出,2020年全年开行的班列就超过了一万列,将中国与欧洲的20多个国家、90多个城市联通起来,其中运送的紧急医疗物资到2020年11月底就已超过了800万件。此外,中国也通过与相关国家共建“空中丝绸之路”,给世界各国运送援助的医疗物资近2000吨,包括大量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等。
二是共同致力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确保人民健康的“健康之路”,包括从国家层面相互分享防疫方案和诊疗方案、相关国家之间相互提供抗疫援助,中国还向一些“一带一路”伙伴国家派出了医疗专家队,有的中资企业则根据其所在国的实际需要,建设临时医院,组织生产当地所急需的医疗防护物资,等等。
三是中国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共同开发疫苗,有的疫苗已经开始使用。中国企业同俄罗斯、埃及、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阿联酋等“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合作开展疫苗三期试验,都已取得良好效果。有些国家如土耳其、埃及等国已经开始使用中国企业生产的疫苗,更多的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将很快使用中国企业生产的疫苗。
▲ 2020年8月21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的一处新冠病毒检测机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与南一线医护人员交流。(来源:新华社)
从稳经济方面来说,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一带一路”伙伴国家也不例外。因此中国与伙伴国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共同的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的一年,经过中国与伙伴国的共同努力,这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第一,发挥投资对刺激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这说明即使是在十分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中国对“一带一路”主要相关国家的投资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长。
第二,稳住贸易增长。从“一带一路”贸易情况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为6.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整体的外贸增幅0.8个百分点。在全球供应链出现比较严重断裂的情况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仍然保持正增长,这对于稳定相互之间的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第三,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降低疫情对相关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东盟10国都是与中国密切开展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国,随着疫情的发展,相互之间的合作不仅没有被隔断,反而更加密切。
通过增强跨境电商合作以及促进更加紧密的投资合作,加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相对较好,东盟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就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加上中国早已就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双方目前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实现了贸易方面很好的互利共赢发展。
正是在这样更加密切的贸易、投资关系的积极影响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终于在2020年11月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掀开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阶段,为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注入了新动能。
此外,非洲联盟与中国政府前不久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非洲联盟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成为中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个共建“一带一路”规划类合作文件,明确就合作内容和重点合作项目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
从长远来看,这一协议的签署,有利于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而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目标;从短期来看,这样的深化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在抗击疫情、复苏经济方面取得更好的合作成果。
第四,更加积极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尽可能地减缓疫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初期,世界贸易组织曾于2020年4月初做出预测,认为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12.9%~31.9%。但世贸组织在10月初对预测进行了更新,认为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只会下降9.2%。其中,电商对于促进疫情下的跨国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中国为例,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了9.7%。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中国过去几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丝路电商”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的跨境电商贸易实现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覆盖,这对促进中国和相关国家的电商发展都发挥了积极影响。
▲ 2020年9月22日,工人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施工。科伦坡港口城是斯里兰卡与中国“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来源:新华社)
第五,快速地实现复工复产。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最严重时期,很多“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被迫停工,但绝大多数建设项目又都很快复工。“一带一路”建设核心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在巴基斯坦疫情发展最严重的2020年3月被迫中断建设,但很快于4月有序复工复产。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工程、卡洛特水电站、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瓜达尔港、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等各个建设项目,目前都处在正常建设中。
在印尼,由中国路桥承建的万隆高速公路项目,3月暂停了部分区域施工,但到5月底已全面复工;由中国电建承建的雅万高铁项目3号隧道建设工程也在4月底顺利实现贯通,雅万高铁在疫情中建设顺利。作为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老铁路建设也并没有因为疫情而中断,位于中老边境连接两国的近10公里的跨境隧道——友谊隧道9月成功贯通。
在非洲,中土和中铁联合建设的非洲大陆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即使在疫情最严重时期,运营也没有中断,为埃塞俄比亚疫情期间的各项运输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其商业运营探索出了一些成功做法。
第六,努力维护全球供应链基本稳定。中国同很多“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建立了畅通货物流动的“绿色通道”并努力改善陆、海、空多式联运方式,保障国际大通道运输的正常运营并力争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建立了便利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这对保障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都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从保民生层面来说,从以上提到的情况来看,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坚持从多方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努力通过合作抗疫而保障人民健康,通过推动复工复产而保障人民就业,通过稳定经济而保障人民收入。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缓债金额最多的国家,其中接受缓债的部分国家就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国。这些都直接为保障中国和相关国家人民的基本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百年不遇的疫情大流行确实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灾难性打击,但同时也迫使我们探索新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电子商务以及更加宽泛的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绿色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得到广泛认同与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更加深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
这些都从客观上为中国和相关国家未来更好地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了新方向。
一是数字“一带一路”建设势头良好。
疫情下的数字技术及数字化行业的发展已成为人们维护基本生存的重要保障,譬如说在隔离情况下通过网购方式解决购物的问题,还有网上教育、网上办公、网上就医等问题。这次疫情也极大地推进了基于数字技术的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譬如说电商贸易、智能制造、智慧旅游、智慧金融、智慧农业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就为中国和“一带一路”伙伴国共建数字“一带一路”提供了新机遇,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中国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已经在“丝路电商”、数字交通走廊建设、跨境光缆信息通道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疫情必将促使这方面的合作在新的一年里更加深入,也必将取得更多更大的合作成果。
二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入人心。
疫情使整个世界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本引领,已经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与相关国家一起,提出了绿色投资原则,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立了绿色投资基金,今后的任务就是与相关国家一道,坚定地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绿色发展之路。
三是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遵循。
这次疫情也证明了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今后的共建“一带一路”工作,就是要根据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基本要求,切实地加以落实。
中国已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中国也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此外,中国还承诺其森林蓄积量、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等都进一步增加。
我们清楚地知道,要达到以上目标,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国一旦做出承诺,就一定会做到。这表明了中国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也表达了中国的希望,那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促进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更加深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前景广阔。
一方面,疫情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将国与国、人与人隔离开了;另一方面,为了克服疫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国家联合起来,通过建设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来缓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上文提到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以及中国与非盟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都属于这样的情况。
很显然,这将直接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更好的发展,更有利于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动能,促进相关国家共同发展。中国已经宣布愿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前景广阔,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未来可期。
疫情给整个世界造成了很多麻烦,但也给我们以很多启示。从共建“一带一路”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一是由于欧美受疫情打击严重,其对外投资能力比以前有所减弱,相应地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依赖程度随之有所提升,因此更多国家对于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望反而比以前有所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随之增强。
由于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得比较好,复工复产比较早,生产能力强,因此中国的供给能力依然十分强劲,这就为疫情中以及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和保障。
▲ 2020年9月22日,身着民族服装的老挝姑娘在中老铁路福格村隧道贯通仪式上自拍。(来源:新华社)
二是疫情检验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和基本原则,即秉持开放包容透明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特殊重要性。
正是在这样的合作理念和基本原则引领下,中国与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多边合作平台下以视频形式举办了多场国际会议,在与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相关的金融、税收、能源、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具体政策上进行多方协调,推进各方共识落地。
三是在疫情大流行的情况下,共建“一带一路”应从实际出发。
中国与相关国家商定了密切合作的重点领域,即医疗卫生与联合抗疫、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并切实地加以推动。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各方应牢牢抓住抗击疫情、促进经济复苏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不搞地缘政治对抗,不搞意识形态竞争,从而使得相关各方都取得良好的务实合作成果。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